
2025年10月25日,由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主办、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宫内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承办的“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宫内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次学术年会”在济南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宫内世界,精准洞察”为核心主题,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复兴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多位国内权威专家,聚焦宫内疾病防治前沿技术,吸引了省内众多专家同道参与交流。

会议由协会秘书处安祥美主持。她首先代表秘书处对各位专家同道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阐述了本次会议聚焦宫内疾病防治前沿与妇科质控的核心议题,期待通过高水平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我省妇科诊疗水平的提升。

专业委员会主委、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部部长徐延华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汇聚国内顶尖专家,通过高水平学术分享与实操经验交流,为提升区域内妇科疾病诊治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为推动专业规范化、同质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高凤春副院长讲话:宫内疾病防治是保障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的关键环节,需通过多学科协作与标准化建设,推动诊疗质量持续改进。
开幕式合影

开幕式结束后即刻开始精彩授课。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赵蕾副主任医师以“一场“挖空新思”的子宫保卫战:内生型腺肌病的诊治思考”为题,创新性地提出以海扶刀(HIFU)精准消融联合宫腔镜手术的综合治疗策略,为子宫腺肌病的微无创治疗与功能保留打开了新思路,深入剖析疾病机制与个体化治疗策略,倡导子宫保留与精准干预并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立杰主任医师围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围术期质量控制”作专题报告,青春期便血症状的盆腔深部内异症病例为切入点,系统阐述围术期评估(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手术风险控制及术后长期管理的关键环节,强调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方案制定在提升治疗质量中的核心作用,同时结合质控指标优化临床路径,切实降低复发率,保障患者生育力与生活质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马宁主任医师以“子宫纵膈手术的争议与思考”为题,深入剖析了该疾病在诊断标准(美欧差异)、手术指征判断等方面的学术争议,并重点分享了宫腔镜子宫纵膈切除术(TCRS)的关键技术要点与宝贵的临床经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菁主任医师以“四步法治疗输卵管积水相关不孕”为题,系统阐述了其团队创新的诊疗体系。该方案通过分级精准化、整形显微化、薄化伞瓣伞端薄翼化、瘢痕腹膜化四个关键步骤,为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患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个体化治疗路径,显著提升了临床妊娠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培淑主任医师在“妇科盆底功能障碍行疾病的手术治疗”专题报告中,通过生动的图文展示及手术视频,系统讲解了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术式要点,并详细演示了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术的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为提升盆底疾病手术治疗水平提供了实用指导。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薛芳主任医师聚焦“卵巢交界性肿瘤诊治进展”,系统剖析了浆液性(SBOT)和黏液性(MBOT)等亚型的病理特征、保育治疗及长期管理策略,为该类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重要临床指导。

北京协和医院冯凤芝主任医师系统阐述了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新进展。她重点解析了SOLO-1、PAOLA-1等关键研究,指出PARP抑制剂在BRCA突变及HRD阳性患者中具有核心治疗地位。同时,HRD阴性患者亦可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ARP抑制剂中获益。此外,LGSC可采用内分泌维持治疗,并强调需通过动态监测疗效与不良反应,实现最大化患者生存获益。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崔保霞主任医师系统阐述了胚物残留的诊治进展,结合典型病例分析了清宫术、药物保守治疗、血管栓塞及宫腔镜等不同干预策略的适应证与风险控制要点,并对子宫肌层血管增强(EMV)和子宫动静脉畸形(AMV)作了重点鉴别,对合并EMV的高危病例建议术前血管栓塞预防大出血,为临床实践提供系统指导。

山东省立医院王国云主任医师深入探讨了青春期内异症的早期识别与规范管理,强调该病在青少年中隐匿性强、易被误诊,临床需提高对慢性盆腔痛、经期咯血、周期性排便异常等症状的警觉性。结合影像学与血清标志物进行早期筛查,并分享了miRNA等新型分子标记物、生物标志物、全基因组测序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